前几天,2026年国考的消息刚出来,韦勋丰正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招生计划表,准备出考前辅导方案。这时,手机震动起来,他随手接起,“您好,广西AA教育。”
“您好,是韦勋丰先生吗?我是南宁市BB区法院的薛妍,您公司涉及一起侵害著作权纠纷,原告是厦门CC体育文化有限公司,这边需要跟您对接一下材料。”
“什么?”韦勋丰以为自己听错了,笔尖在纸上不断书写着听到的这个陌生的公司名称,脑海快速检索,压根就没有任何蛛丝马迹。“著作权?我们公司是做公考辅导的,怎么会跟这个扯上关系?是不是打错了?”
电话那头的声音很耐心,重复了一遍原告名称和案由,还念了句涉案文章的标题——《三月,绝对是南宁人最难熬的一个月!》。韦勋丰这才愣了愣,这个标题像枚生锈的铁钉,戳开了尘封的记忆,是十年前公司公众号发的一篇蹭热点推文,具体内容早已模糊。挂了电话,他盯着电脑屏幕出神,阳光从百叶窗照进来,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影子,可他只觉得后背发凉——活了四十多年没跟法院打过交道,公司开了十四年规规矩矩做公考辅导,获得荣誉一大堆,怎么突然就成了被告?
他赶紧让行政登录公司微信公众号的后台,试图通过原始记录一探究竟。公众号“AA教育”更新得比较勤,大多是招生信息和学习技巧,翻到2016年的历史记录时,页面加载得很慢,像是在拉扯一列沉重的铁皮列车。终于,那篇标题刺眼的文章跳了出来:发布时间2016年3月11日,作者标注“小编”,内容是吐槽南宁三月的天气、假期少,穿插了好几张表情包,有“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”“友尽”,还有一张配文“Bye-Bye”的卡通图——后来他才知道,这张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表情包,就是惹上麻烦的“元凶”。
“当时谁负责公众号的?”韦勋丰叫来了现在的文案,小姑娘是2019年才来的,摇摇头说:“韦总,2016年的话,应该是之前的曼姐。”他拿出手机试图拨通黄曼的电话,但一想到她因为家庭连遭变故而离职,又只好作罢。无奈之下,他只能自己对着文章琢磨:这些表情包,当年应该是小编从网上找的,觉得好玩又贴合内容,就配上了,谁会想到十年后,会有人拿着版权证书找上门?
没过多久,法院调解员添加了他的微信,发来一串材料:有原告的营业执照、《Bye-Bye》美术作品的登记证书,还有两份著作权转让协议——张三把作品转给李四,李四再转给CC公司,时间线清清楚楚;还有可信时间戳认证、IP360取证视频,连2014年张三在微信表情包平台首发这张图的记录都有。韦勋丰一张张翻,越看越懵:原来一张小小的表情包,还能这么溯源?原来当年随手用的图,背后藏着这么多法律流程?
“薛法官,这文章是2016年的,都快十年了,怎么现在才告啊?”他抱着最后一丝侥幸问。
“原告2025年才取得完整版权,取证时发现了这篇旧文。”薛妍回复得很快,末了加了句,“这种情况很常见,很多企业觉得老文章没人管,其实版权方维权不受时间限制。调解金额一般300-500元,高于这个数就没必要调了,判决结果也差不多。”
韦勋丰叹了口气,他知道打官司要耗费很多精力,如果聘请律师费用都不止这个数,咬咬牙回了薛法官:“同意调解。”
“我从200元起调,原告要300元。”薛妍很快发来和解书文档,“没问题就盖章,转款后发截图给我,我让原告撤诉。”韦勋丰打印出和解书,盯着“乙方应于3日内支付版权使用费300元”那条看了半天,拿起公章的手顿了顿,又把“甲方不得再就此次事件追究侵权责任”那条读了一遍,才重重盖下去。扫描件发过去时,他特意附了句:“麻烦让对方开发票。”
10月15日清晨,工商银行的转账电子回单弹出来,附言栏“‘Bye-Bye’版权使用费”几个字格外清晰。韦勋丰把回单截图发给调解员,没过多久就收到了对方盖章的和解书和撤+诉申请书,还有一张价税合计300元的电子发票,销售方栏印着“厦门CC体育文化有限公司”。调解员的消息跟着进来:“提醒一句,第一次遇到这种事,可能就有第二次。以后公众号发文,图片尽量自己拍,别随便搜了就用,每张图都可能有版权。”
那天下午,韦勋丰让文案彻底删除了那篇旧文,自己抱着手机翻完了公众号所有历史推文,从2015年第一篇招生启事开始,凡是非原创的图片、表情包,哪怕是背景里的装饰图案,全标上“侵删”或直接删除。
“300块钱买个教训,不贵,但足够疼。”
窗外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,韦勋丰端起温热的茶杯,想起那张300元的发票。所谓“莫名被告”,从来不是命运的意外,而是对规则的轻视。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——一张表情包的来源,一篇旧文的留存,一句随口的“先用着”——其实都是埋在合规路上的雷。而守住这些细节,才是小企业走得稳、走得远的底气。
手机震了一下,是薛妍发来的消息:“撤诉申请法院已经收了,案子结了。”韦勋丰回了个抱拳的表情,顺手把这条消息转发到了公司群里。群里安静了几秒,然后弹出一串“收到”的回复,后面跟着的,还有几个“加油”的表情包——这次,他一眼就认出,是公司素材库里的正版图。
注:本文系真实故事改编,文中主人翁系化名,2025年10月于南宁。
【作者简介】
江南,原名韦勉,壮族,广西大化人,职业教育工作者,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,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,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,南宁市小小说学会会员,南宁市兴宁区作家协会会员,作品散见诸报端。
